《乡村干部报》:党建引领乡村善治——汉江流域3省13市分享交流经验做法
党 建 引 领 乡 村 善 治
—— 汉江流域3省13市分享交流经验做法
编编者按 5月10日至12日,2023汉江流域创客英雄汇活动在河南省南阳市举办,此次活动以组织工作为切入点,聚焦“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化区域合作交流”。作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5月11日下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探源暨基层党建与乡村善治经验分享会在南阳市党支部书记学院(“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培训中心)召开,汉江流域3省13市围绕“党建引领乡村善治”分享交流经验做法。本报对发言进行摘编刊登,以供学习借鉴。
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走好新时代乡村善治之路
多年的实践证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难、公益事业建设难、群众致富增收难,以及基层组织和干部“想干事、难干事、干不成事”问题,竖起了廉洁自律的“正衣镜”,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用,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完善村级治理,团结带领群众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行。”作为发源地,南阳必须把这把“金钥匙”用得更好,在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中走在前列。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善治根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村支部在“四议两公开”中唱主角,既当好倡导者、提议者,又当好主导者、推动者,推动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机融合,使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依托南阳市党支部书记学院、“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展馆,加强工作法运用培训,不断提升村干部理解运用工作法的能力,助推工作法高质量实施。
坚持民主协商,畅通善治渠道。在发扬民主上,重扩“面”更重提“质”。村级党组织提议实行“四访四问”,即访群众问民意需求、访能人问发展良策、访专家问风险变量、访上级问政策法规,保障民主广泛性,提高提议准确度。在协商决策上,重程序更重实效“。四议”每一步都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反复协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坚持“五治”融合,提升善治水平。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重要抓手,构建以党建为统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治理格局,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升级。探索开展“广场夜谈”“板凳议事”“解忧茶话”等形式轻松、互动性强的议事活动,提高群众参与村内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河南省南阳市委组织部
聚焦党建引领打造善治乡村
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构建党建引领的“一网四化三统一”基层治理体系,实现信息、力量、指令由平台统一调度处理,推动社会治理网格化、监督指挥信息化、综合执法属地化、便民服务精细化。科学划分村级网格,落实专兼职网格员,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广泛开展防汛救灾、应急抢险等紧急任务和为民服务,南郑区“党员志愿云呼叫”工作模式获《新闻联播》宣传报道。
规范村级权力运行。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将村级项目或重大事项是否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决策实施作为验收审计、资金拨付的前置条件,制度落实情况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和年度考核,推动镇(街道)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全程指导监督,确保落地落实。结合庭院问政、院坝说事会等线下平台,广泛邀请村民代表参加会议。建立微信群等线上平台,推行重大事项群里说、群众意见群里问、村民疑惑群里答、权力运行群里晒,提高党员群众知晓度、参与度。
多点发力提质增效。用好常态化开展“进知解”“院坝会”“红黑榜”等载体,大力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先进典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筑牢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推进留坝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和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建设,构建了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为核心、壮大集体经济为支撑的“141”乡村治理模式,经验做法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陕西省汉中市委组织部
依托“三联”机制 夯实“共治基础”
突出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把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三联”机制作为“自治共治联治”融合有效载体,以支部联建为核心,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把党的力量挺在乡村振兴最前沿;以产业联盟为路径,优化产业组织形式,促推农业特色产业优势互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以资源联享为目的,优化资源配置方式,让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民群众在党建引领下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两年多来,全市378个区域化党组织引领1673个村集体与百余万群众稳定增收,村支部从“单兵作战”向“协同抱团”、产业发展从“弱小分散”向“集约经营”、资源配置从“粗放无序”向“精准高效”转变,以一套融合共治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集体经济“空壳村”在全省率先清零,5万元以下的村已全面消除,可望2023年50%的村年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2021、2022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持续报道,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的《陕西省乡村建设行动方案》予以全省推广。
陕西省安康市委组织部
实施“五小”工程 提升治理效能
用好“小组长”。建立“支委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片长、党员片长联系群众”机制,推行日常管理、“三星”评估、监督检查“三项制度”,确保片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
发展“小产业”。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作用,组建“带富领飞”工作小队,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小商贸“五小”产业,全县2300余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群众种植烤烟2.83万亩、魔芋0.8万亩,畜禽养殖128.6万头(只)。
实施“小建设”。建立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清单,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建成小果园915个、小菜园845个,新建农村垃圾污水站22个,改厕1500座。
开展“小服务”。组建片区志愿服务队828支,成立红白理事会159个、文化自乐班76个,推动片区革陋习、乡村树新风。
评选“小荣誉”。建立“评比晾晒”机制,表扬先进典型、曝光陈规陋习、促进乡村德治,累计评选“党员示范户”1800个、“红星党员”1123名、“五美庭院”1600个,设置党小组“荣誉墙”“善行义举榜”3523处。
陕西省商洛市委组织部
办好“十件实事”推动共同缔造成果惠民
天门市深度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每年组织村级开展“为民服务办好十件实事”,坚持党员群众大会定事、党支部带头干事、乡镇党委监事、群众全过程参事评事“四事工作法”,将群众“需求清单”变成村级“实事清单”、干部“履职清单”、党群“共建清单”,构建“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实事提出前征求民情民意。坚持乡镇党委包村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驻点机关干部与村干部一道,开展民情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找准群众“急难愁盼”,经“四议两公开”后在村内醒目位置公示,并由市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实现决策共谋,变“干部指定干”为“群众说了算”。每年,全市各村围绕产业发展、基础升级、环境整治等敲定实事6200余件。
实事推进中党群共建发力。坚持党支部带头干事,对每件实事明确党员干部责任人,销号管理;实行乡镇党委监事,建立周通报、月报告、季拉练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充分发动群众深度参与兴办实事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依托村级财务流水公开,将实事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每一笔费用面向党员群众公开,广泛接受监督,实现发展共建、建设共管,凝聚民力民智。
实事落地后组织民主评价。坚持将党员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十件实事”成效最高标准,年底对实事完成质效进行民主评议,并强化结果运用,将“十件实事”落实情况纳入镇村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推动评议结果作为村干部评先表优、兑现绩效、升降去留重要依据,实现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真正让共同缔造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湖北省天门市委组织部
抓多元促融合 凝聚治理合力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夯实自治基础。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扎实开展共同缔造活动,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广泛组织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治理。
强化法治保障。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每村配备一名“法律顾问”,依法制定村规民约,落实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打击非法宗教、邪教等活动。
加强德治支撑。定期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引导作用。挖掘乡土文化、红色文化、家风文化,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推动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
湖北省十堰市委组织部
“强基赋能” 一体推进
深入贯彻总书记“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重要指示,以实施基层党建“强基赋能”工程为统领,强组织之基,赋乡村善治之能。
政治领航强引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办好“党风政风热线走进乡村”特别节目和党员教育大篷车宣讲下基层行动,建强乡村党校,推进老年学校(教学点)向村组延伸,加强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农村党员、乡村人才思想政治教育。
夯基固本强组织。全面开展“党组织设置攻坚年”,推进集中安置区、村改社区、农村“两新”组织等薄弱领域“两个覆盖”。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塆组治理,构建“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实施“暖流汇襄”行动,全覆盖建立流动党员联络服务站,广泛设立在外流动党组织,让农村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在岗不褪色。
汉江领潮强活力。聚焦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开展“汉江先锋”选树活动,用好“汉江创客”党建平台,丰富汉江创客英雄汇内容,选树一大批乡村创新创业创优典型,持续释放榜样力量。依托市县乡三级城运中心,建立“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信息化平台,试点建设“汉江e家”智慧党建平台、数字化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提高智慧乡村建设水平。
湖北省襄阳市委组织部
强化党建引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强化农村党组织在推进移风易俗、塑造文明新风中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党员典型示范作用。
支部定向,完善村规引导群众。在农村党组织指导下,荆门市成立乡村红白理事会1300余个,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内容,将狠刹农村人情风固化在制度层面。红白理事会均由威望高、口碑好的老干部、老党员担任理事长,制定并督促落实《红白理事会制度》《婚丧嫁娶暂行规定》等自治机制。
党员带头,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全市664名驻村第一书记开展“敲门行动”,1.1万余名农村党员加入红白理事会,8万余名党员带头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争做移风易俗积极倡导者、主动宣传者、自觉践行者。目前,农村党员干部在田间地头宣讲移风易俗5000余场次,入户走访15万余户,发放倡议书30万余份。
以文化人,宣传造势发动群众。印发移风易俗宣传参考标语,在各村进村道路、文化广场等地悬挂横幅。通过1300余个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乡村小喇叭”多频次播放《移风易俗倡议书》。《荆门日报》专栏、荆门基层党建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推送《移除陋俗去易得新风来》《立移风易俗新规刹农村陋习歪风》等工作动态50余条。
湖北省荆门市委组织部
全面深化“四项行动”提升功能
深化包保走访行动,村(社区)干部遍访群众全面展开。全面实行村干部包组联户、巡村访户,社区干部包小区片区、巡楼访户,社区工作者“岗在网格”,落实“三必到五必访”要求。动员7.6万名农村党员加入1.14万个村级理事会协会,为群众办实事23.8万件。
深化能力提升行动,村(社区)书记论坛、导师帮带全面落实。对村(社区)干部开展书记论坛、导师帮带、全覆盖培训、学历提升“四位一体”履职能力提升行动,对标党员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市县全覆盖培训村(社区)干部1.1万人,市级示范培训22期2890人。书记论坛做法在全省推介。
深化关爱解难行动,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全面推行。落实党内关怀帮扶计划,动态管理生活困难、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党员信息库。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困难党员,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联系走访活动,每年力所能及帮助解决1至2个实际问题。2022年,统筹资金101.5万元,慰问困难党员等532人。
深化党建攻坚行动,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成立物业、互联网、快递等10个行业党组织,依托异地商会等,在重点领域、重要行业组建68个流动党员党组织,择优推荐113名流动党员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红色驿站”“司机之家”等服务阵地(站点)264个。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和楼宇商圈党建工作,湖北路歌物流公司党建工作成功入选省级联系点。
湖北省孝感市委组织部
激发内生动力 破解治理老大难
量化贡献,用小积分调动大队伍。将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维护等纳入积分范畴,开设村级“积分超市”,群众凭积分可兑换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探索“积分分红”,支持集体经济厚实的村(社区)将集体超额积累部分用于积分分红,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动力。
公开评选,用小榜单营造大氛围。常态化开展“最美楼栋”“最美志愿者”“最美庭院”“优秀楼栋长”等评选,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以群众身边的典型引导群众从局外人向共谋者、共建者转变。针对群众诟病的小区物业顽疾,每月开展住宅小区文明创建“红黑榜”评选活动,公榜曝光推行半年多后,榜单前十的物业企业单月有效投诉量从最高值68件降至个位数。
三级联排,用小平台维护大稳定。探索“法警司村+”多元解纷机制,推动信访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四调联动”,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严格落实涉稳信息“六日制”,利用综治视联网开展常态研判,发展城乡群防群治队伍2万多人,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湖北省仙桃市委组织部
凝聚组织力量 强基本固根本
抓队伍,提高整体素质。深入实施“雁阵工程”,市级选树10名“头雁”书记、106名“强雁”书记,通过举办“头雁论坛”、设立“名书记工作室”、领办重点课题等方式,组织“头雁”“强雁”书记开展比能力亮素质、比服务亮承诺、比业绩亮变化活动,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治理能力。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市委备案管理和“两委”成员年审制,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实现“一肩挑”,推动每村至少储备2-3名年轻后备干部,选派211支工作队和169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培养58名“一村多名大学生”,组织95家企业与73个村结对。
抓保障,提升服务水平。制定《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乡村治理的意见》,实行村干部待遇与集体经济发展挂钩,村“两委”成员报酬稳步增长。实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三年提升计划,投入3000万元资金对104个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推进党务、村务、医务、警务、服务“五务合一”。健全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机制,推动养老、医保、就业等事项下放到村,电商代购、快递驿站、农家书屋等纳入党群服务中心。
抓产业,提振集体经济。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党建模式,建立“产业链党组织+党员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潜江龙虾、潜江虾稻、潜半夏、潜江果蔬等特色产业。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削薄攻坚行动,探索组建农村联合党委,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及承包合同规范管理,投入2450万元扶持49个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54个,党员入社结对帮带群众,切实把组织优势融入产业发展。实施“党建+红色旅游+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统筹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等,全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湖北省潜江市委组织部
深扎“一约四会”之“根”
以广水市被确定为全省13个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市)为契机,推出“一约四会”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奋力打造随州样板。
上下联动聚合力。对上,与省委组织部密切沟通,吃透上级精神,领会工作要求,争取支持指导。对下,会同广水市委组织部组建专班开展调研,每个镇(办)选取2-3个村(社区)解剖麻雀,听取群众想法、征求群众意见,凝聚推行“一约四会”的思想共识。
规范运行促履职。按照组织设置规范、职数配备规范、机制运行规范和发挥作用突出、治理成效突出的“三规范两突出”原则,建立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一约四会”制度。“一约”采取条款式、三字语、顺口溜等形式,制定综合性或单项性村规民约,为群众提供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准则“;四会”采取“3+1”模式因地制宜组建,均设会长和副会长各1名、成员3至5名,每月开展活动。
考核推动强实效。建立月调度、季观摩、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定期督导推进情况,召开观摩互动交流会,将“一约四会”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以责任上肩推动落地落细。
湖北省随州市委组织部
建强“三支队伍” 优化治理力量
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加强治理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治理力量。
建强乡镇干部队伍。优化乡镇班子结构和功能,35岁左右党政正职占18.75%,35岁以下班子成员占30%,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30岁以下班子成员。常态化选派区直年轻干部到乡镇交流挂职,已实施3批次。干部职级晋升和提拔使用比例向乡镇倾斜,激发干事活力。
派好驻村工作队伍。切实加强履职管理和动态优化,据实新增驻村工作队5支、调整队员20人,驻村力量相比脱贫攻坚期间增加12%。将驻村工作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重要依据,近两年提拔使用、晋升职级27人。
育优村级“头雁”队伍。开展村“两委”班子履职能力动态评估,近两年来村书记调整面超过30%。超40%比例完成“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与高校合作委培乡村教师、乡村医生,每村储备后备干部、乡土人才3-4名,新招录选调生全部到村任职至少2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委员会组织部
(来源:乡村干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