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钥匙”最闪亮 ——邓州市坚持用好用活“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常用的“钥匙”最闪亮
——邓州市坚持用好用活“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中共邓州市委书记 金 浩
(2019年12月26日)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源于邓州市委对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和总结提升。2004年提出试行,2009年习近平同志批示后相继在全省、全国推广,2010年、2013年、2019年3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2019年又分别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作为发源地,邓州有荣誉感,但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邓州市委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为动力,紧扣中央关于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省委“两个高质量”战略部署,持之以恒用好用活这一工作法,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激发出加快发展的澎湃动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自身也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金钥匙”常用常新、更加闪亮。
一是市委主导、基层主抓。多年来,我们始终坚定一个信条——“四议两公开”在邓州必须“墙里开花墙内香”,常设了专门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层层压责,一抓到底。2016年以来,市委举办16期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期期都有“四议两公开”专题。我们坚持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施情况作为年度高质量党建考评和党委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市委常委下基层工作,必过问、检查、督导“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乡镇、街道和市直涉农部门,凡安排涉农工作,都注重与运用“四议两公开”相衔接,从方法、程序、时间节点上予以配套和保障。村“两委”从农村低保、修路架桥、“一事一议”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入手,带领群众“跳进水里学游泳”,从最初“不会用、不敢用”变为“自觉用、持续用”,从“照本宣科套着用”变为“结合实际灵活用”,从“由上到下要求用”变为“由下到上主动用”,从“有形用”变为“有效用”。
二是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在15年的实践中,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实施细则,对每一道程序的事前事中事后需要做的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都做出详细的提示和说明,建立14项配套制度,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成为一套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制度衔接、系统配套,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工作体系。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直面问题、反复修改、量身定做,力求明确具体、求实管用,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比如,群众反映,“四议两公开”好是好,但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在家的不当家儿,当家儿的不在家”,党员大会参会人员少、村民代表大会组织难度大、村民大会基本开不成。我们就把村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村“提议”“商议”合并进行,在村民小组实施“一提二审三通过”,尽可能减少会议频次。同时,创新入户签字、电话、微信、视频等办法,不进会场能开会,不用见面可协商。据统计,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周期由平均28天减少到现在的10天左右,参与决策人数增加1/3以上。
三是传承精髓、守正创新。“把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和农民主人翁地位融为一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肯定,也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精髓所在。工作中,无论在理论层面、制度层面还是工作层面,我们都以此为“标尺”来衡量和判别,符合的就坚持、不符合的就改革。在此前提下,始终以开放、创新的理念来推进“四议两公开”,不断拓展领域、开辟新路。在内容拓展上,我们结合新时代新任务,把脱贫攻坚“三个精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厕所革命”等乡村振兴中的大事要事纳入决策范畴,使这一工作法在新领域焕发新生机。在方法形式上,2015年以来,我们将“互联网+”思维、网格化精细管理与“四议两公开”相结合,建立市乡村三级信息服务平台,推行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群众信息化,使意见收集、事项公开都可以通过网络快速运行,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构建起“党建+民主科学决策+全方位服务”的社会治理新机制,为“老品牌”赋予了“新元素”、生发出“新活力”。
四是协商充分、执行有力。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四议两公开”的实质是基层协商民主。对每一个决策事项,我们都坚持会前会后加强宣传动员,唱好“戏前戏”“戏后戏”,协商透、协商好,力求“瓜熟蒂落”。会前,发挥党员、村民代表和开明群众作用,讲透事项的好处和收益,最大限度争取支持。“条件不成熟不上会,思想不统一不表决” “表决一分钟,会前十天功”“不与群众论输赢,不与百姓比高低”已成为基本经验。会后,组织动员党员干部、亲戚朋友、乡贤五老等,运用“三子”——“嘴皮子”“脸皮子”“茶杯子”,努力做通做好少数“持反对意见”群众的工作。大家形象地说,“四议两公开”产生了“三个效应”——“杠杆”效应、“转换”效应、“图钉”效应。“杠杆”效应,就是通过“四会”的程序加长杠杆“力臂”,把大量的矛盾解决在决策之前,一旦通过,阻力基本消除,“事前商量好,事后不折腾”“四两拔千斤”。“转换”效应,就是“把党组织要办的事变成群众想办的事,把群众想办的事变成支部要办的事”。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形成了党群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图钉效应”,就是反复协商、平衡、妥协,达成一致,把分散的力量加合起来,凝聚于一点,实现突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15年来,邓州全市农村信访量持续下降,从2004年的1965件降至今年的350件,降幅74%,平均每年降幅10.9%。2014年以来,邓州同时服务浩吉、郑渝两条铁路建设,征收土地51260亩、拆迁房屋460座,涉及12个乡镇,任务艰巨,之所以能够有序推进、提前通车,且从未引发重大信访案事件,根本原因就是用活用好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目前,邓州市95%以上的村能够较好运用这一工作法,“党支部领导村民自治”“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大事讲程序、小事讲理念”“有事好商量、好事大家办”已成为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普遍增强,成为主动收集民意、做群众工作的“不拿津贴的村干部”。年初,我们做了一次调查,群众对运用“四议两公开”的满意率达到95.3%,对实施结果的满意率达到92.8%。基层普遍反映,如果不用“四议两公开”,干部不适应、群众不答应、工作不顺畅。特别是在2017年换届选举中,邓州村两委主职“一肩挑”比例达到99.7%,“两委”成员交叉任职达90%以上,充分体现了“领导”与“执政”的结合。按这个路径走下去,我们有信心把广大群众变成支持我党的“铁杆”选民。
今年9月16日—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作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创始地,让这把“金钥匙”更亮、更好用,在基层基础工作中走在前列,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重托,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好的成效,持续深化提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一要扩大民主协商范围。近年来,农村特别是集镇,“两新”组织、外来商户增多,但传统的村民代表是以户籍所在地为依据产生的,造成外来人员无法参与到与自己利益相关事项的决策之中。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让他们能参与除集体财产处理、宅基地分配以外的公共事务决策管理。
二要统筹推进社会治理。以“四议两公开”为龙头,统筹推进基层党建、村民自治、依法治村、乡贤理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公序良俗。同时,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起来,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更好服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三要努力夯实基层基础。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基层民主科学决策,要以扎实的组织建设为保障,各项配套制度才能落实落地,要选优配强“精兵强将”,坚持不懈“强基固本”,推深做实“建章立制”,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途径和载体,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深化提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邓州责无旁贷。我们将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压增责,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发挥更大的助力作用,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期望!